-->

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中国朝鲜族著名农业教育家——必赢71886网址登录农学院原院长朴景汉

朴景汉简介

朴景汉,1922年生,朝鲜族,中共党员,吉林省龙井市人。中国朝鲜族著名农业教育家,原延边农学院院长。1943年毕业于新京(现长春)畜产兽医大学。1946年在龙井人民学院任教导主任,1949年4月调任必赢71886网址登录农学部主任兼农业专科主任。1955年去原苏联乌克兰农业科学院留学四年,并获得硕士学位。1959年回国后在延边农学院历任农学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1978年6月升为副教授。曾参与《中国农业百科大辞典》 (中国农业出版社)的编写工作。他还曾担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理事、吉林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会长、吉林省农业经济学会 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1987年12月离休。

“百年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今年是中国朝鲜族著名的农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业经济学学者、必赢71886网址登录农学院原院长朴景汉诞辰100周年。朴景汉是必赢71886网址登录创始人之一,是农学院主要奠基人,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风格和杰出成就为必赢71886网址登录农业高等教育和新中国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崇敬之情,沿着朴景汉老院长的足迹,展开漫漫历史长卷,讲述他的梦想与追求,追忆他艰难求学, 投身教育,拼搏奋斗,情系“三农”,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一生……

拓荒奠基,卧龙学阜创建者

1922年3月9日,朴景汉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明川郡一个农民家庭,后来家里又添两个女孩。父亲朴元凤是远近闻名的庄稼活好把式,还特别崇尚学问、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937年3月,只有15岁的朴景汉只身一人投奔亲属来到中国,成功考取龙井东兴中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父母及妹妹也随之迁入东兴村,开垦荒地,种植水稻,艰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的勤劳朴实及坚韧性格深深扎根在朴景汉幼小的心中。1941年3月,朴景汉考取伪满新京(现长春) 畜产兽医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按照“签约”来到伪满间岛省汪清县学校教书。1945年日本投降后,朴景汉回到 母校龙井东兴中学任教。1946 年在“龙井联合中学”任教导主任,朴奎灿任校长(后任必赢71886网址登录校长) ,从此两位挚友携手奋斗一生。朴景汉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已调入延边专员公署教育科工作的朴景汉,突然接到了 朴奎灿的电话,邀请他作为负责人一同参加“必赢71886网址登录农学部”的创建工作。新的使命让正值 青春年华的朴景汉热血沸腾,梦想之火在心中燃烧!

朴景汉被任命为必赢71886网址登录农学部主任兼农业专科主任,他以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可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无校舍、二无设备、三无教师——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一切从零开始。面对无章可循且堆积如山的问题,多年后朴景汉回忆起这段历史不无感慨地说:“当年我们是如何支撑下去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全校教职员工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坚持到底。”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团结一心”的精神,废寝忘食,四处奔波,从选址教室到招聘教师,从设定专业到组织招生、从准备教材到课程安排……白手起家,事无巨细,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做了大 量艰苦卓绝的工作,为农学部的创建倾尽全力,功不可没!在1949年3月20日“延吉大学”开学典礼之前,仅有6名教师、35名学生的农学部总算有了雏形,4月10日第一届农林专业、畜产兽医专业学生开始正式上课。到1952年2月,学部的教师队伍由开学初期的6人增加到21人,并建设了7个首批实验室。这对于创办之初根基不稳的“新人学院”而言是一个惊人的成长。

朴景汉胸怀全局,目光远大,对教学工作和师资队伍的培养颇具真知灼见。他在马蹄山脚下植树造林,开辟农作物实验田,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等,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1953年开始,他就组织全校教师认真进行教改,全面总结建校以来的教学工作,提出今后的奋斗目标,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同时农学部也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朴景汉从中选拔出佼佼者留校任教,又相继把他们派往沈阳农学院、东北农学院、长春兽医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进修深造。这些教师后来都成为各专业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为初创时期的农学部带来了勃勃生机。

1954年初春,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考试招收赴苏留学生”,而立之年的朴景汉与郑判龙、姜顺求3人获得资格。他在北京外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班苦学一年俄语,闯过了语言关。1955年9月朴景汉满怀豪情登上了赴苏留学的列车。在原苏联乌克兰农业科学院学习的四年时光里,朴景汉十分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全部时间用来看书学习,还利用三个暑假到罗斯托夫州等最有名的先进集体农场、农业经济企业调查研究。1959年3月25日,朴景汉获得农业经济学副博士学位。

1958年,根据国家教育形势,必赢71886网址登录“一分为四”:即医学部、农学部、工学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院。朴景汉回国后被任命为延边农学院副院长兼农学系主任,主管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兼顾新建立的黎明业余农业大学的教学任务。此时,他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带领广大师生开展了水稻丰产试验并大获成功;旱田也取得了谷子每公顷3,000公斤、高粱每公顷2,733 公斤的大丰收。农学系名声大振,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1960年6月,朴景汉代表延边农学院出席了“吉林省文教系统群英会”,这是对他回国两年时间所做出成绩的充分肯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1年6月,吉林省政府任命朴景汉为农学院院长,这对人到中年、历经坎坷的朴景汉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院党委提出了“勿失时机,坚决把农学院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工作上来”的明确思路。朴景汉在工作中履职尽责,严谨求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学院发展的观念与主张。2017年必赢71886网址登录出版的《朴景汉评传》这样写道:“他始终奉行着教学科研要“深”、思想风气要“正”、道德素养要“高”的标准,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身边的同事、老师和学生。这些观念与主张不仅成为农学院发展之初的指导思想,至今看来也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首先,朴景汉提倡“敬农”“凝聚”“实践”“育才”的教育理念,这不仅是以朴景汉为主的老一辈领导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农学院一代代师生十分珍视的校训之一。他多次强调,用“敬农为德”的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将“敬农”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一种必须品德;“凝”是一种能力,“聚”是一种态度,科研工作者要明白“凝聚共识”的重要性,农业科研要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实践求真”是农业科研的基础,只有重视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掌握科技的农业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

其次,在学院发展战略上朴景汉提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理念。他非常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及重点学科的建设问题,1982年学院获批了第一个“作物栽培及耕作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他善于发掘地方特色专业和学科优势,在 北方水稻栽培、延边黄牛、苹果梨、食用菌研究等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他重视提高学术水平和探索并拓宽发展途径问题,推动国内外农业科研高级专家和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选派研究生到国内重点大学及日本、美国、韩国大学深造,促进了合作交流,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朴景汉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从1983年开始,各专业增设了电脑课程,实行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制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搭建了平台。为了解决畜牧兽医系36年来一直 没有动物医院而影响学生实习的问题,朴景汉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三番五次反映情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86年国家计委下拨了85万元经费,建设了2,170平方米的动物医院。 此后还建立了计算机室,农学、果林、畜牧、兽医、农机等专业还建立了多个实验室。至此,学院的教学实验室建设驶入快车道。

朴景汉作为全省“科教兴农”活动倡导者之一,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提出了“立足延边,面向全省,打进西部,辐射中原”的“科教兴农”口号。他带领师生投身“三农”一线,广泛普及水稻种植、苹果梨栽培、黄牛养殖、食用菌研究等技术,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 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水稻栽培技术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令人刮目相看”,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延边农学院先后13次获得了“吉林省科教兴农活动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在延边农学院建校四十周年之际,国家农业部特意拨款120万元资金,在农学院建成了2,933平方米的大楼——北方水稻栽培研究中心。时任农业部部长何康挥笔题词: “立志边疆,造就人才,献身农业,服务人民”。朴景汉开启的“科教兴农”活动,经过后来蒋基建等几任院长的不懈 努力,不仅为延边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全省的农业生产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朴景汉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吉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延边州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等称号。他在担任领导期间,还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曾先后为学生讲授《畜牧生理学》《农业经济及企业管理》《俄语》《日语》等科目。1978年朴景汉晋升为副教授。他曾担任中国农业 经济学会理事,吉林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延边第一届社科联副主席等职务。还担任《吉林省学术志》编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编委会委员等社会职务。朴景汉不忘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任职期间,他积极发展延边农学院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短期训练班等各类教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他常说:“培育人才是学院的根本使命,学院一切工作应该以培育德、智、体、美、劳,一专多能型的农业专业学生为目标。”针对一些教师只教书不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的问题,朴景汉向全体教师发出了“教书育人”的号召,督促有关部门修订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条例,颁布了《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关于教师教书育人的暂行规定》等十多个规章制度,校风学风明显好转。

朴景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981年7月,吉林省教育厅批准了延边农学院《关于重新恢复成人教育的报告》。朴景汉即刻将成人教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进行研究,首先制定了成人教育培养目标和宗旨。1984年增设了五年制畜牧专业函授班,函授招生由一个专业扩大到两个专业,来自省内和黑龙江的学生报考数量明显增多。1982年,当得知国家农业部要建立包括日语在内的外语人才培训中心的消息后,朴景汉抢抓机遇,先后共争取到185万元拨款建成了建筑 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大楼——农业部延边农学 院外语人才培训中心。中心历经14年,培训了日语、英语、俄语等数百名外语人才,为广大青年走上国际舞台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学院还举办了“委托培养林业管理干部专修班”,协助延边林业系统解决了基层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延边林业系统与果林系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也为日后在珲春建设“双新万亩林业果树农场”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农学院还举办了2期 “农业技术训练班”,培养了75名农村干部;6期“农业教育”专科班,共培养了190名教师;9期果林专科培训班,输送了310名技术人才。1985年,还为龙井某部队开设培训班,设置农学和畜牧学两个专业,为2,900名退役军人就业提供了极大帮助。

朴景汉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绩斐然。1982年3月3日《吉林日报》 第二版报道了延边农学院畜牧兽医系77届60号寝室8名学生的事迹。“寝室里的8名学生中,竟有施振声、王立石、赵英哲、金明镐等4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延边日报》也以《马蹄山脚下,飞起了金凤凰》为题,报道了这一事迹,充分肯定了延边农学院的教育成果。1981年农学院开始组织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一百多名报考的学生中,就有20多名分别考取北京农业大学、解放军兽医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农学院、湖南农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内蒙古农牧学院、吉林工业大学以及本学院。 全省第一名和第二名外语考试成绩全部由农学院学生包揽,一时传为佳话。在朴景汉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人成为了行业翘楚和领军人物。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畜牧兽医系1981届毕业生金宁一,闻名全国的水稻栽培专家许哲鹤,豆育种专家郑惠玉,玉米新品种培育专家许明学,天津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 研究生导师李明刚、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祖伟;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柳参奎;畜牧系李俊佑、玄学南、王希龙、金承范、朴香淑等等。他们情系“三农”、深耕沃土、栉风沐雨,自主创新、科技攻关,勇闯“无人区”,播撒科学种子,点燃科学梦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伟业中交出了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满意答卷!

1984年以来,农学院广泛开展了“第二课堂” 活动, 组织成立学生“科技开发协会”,共有1,800人次利用寒暑假到吉林省内的43个乡、镇、村 开展技能培训和科普活动,写出了300余篇调查报告和论文,增强了学农爱农意识,他们认识到:“农村就是最生动的课堂,农民就是最好的老师”。1985年,农学院获“全省大学生科学技术开发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获“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朴景汉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每年都组织长跑、球类、速滑等体育运动。1982年,在东北农业院校速滑比赛中,延边农学院的速滑队获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金美善获得女子全能第一名。1983年,在东北农业院校和吉林省大学生 速滑比赛中,延边农学院的速滑队获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朴松烈夺得男子全能金牌。在1983年和1984年举行的东北农业大学田径比赛中,学生高洙镇连续两年夺得10个项目的全能冠军。1984年,在东北三省农、林、兽高等院校足球竞赛中学院足球队一举夺冠;1985年,在全国大学生“长白山杯”足球邀请赛中获得季军。正可谓:马蹄山下众学子,声名鹊起震四方。

朴景汉于1987年12月离休,2003年12月28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1岁。

奋斗践行初心,实干成就梦想。朴景汉在近40年的工作生涯中,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为了肩上的那份责任,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以其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拼搏的精神开拓创新、不懈奋斗,为延边农学院的创立发展、为延边州乃至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建设、科学技术进步、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在朴景汉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要永远铭记中国朝鲜族著名的农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者、农学院的奠基人朴景汉老院长,继承发扬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教育理念”和精神财富,缅怀他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